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南通近代建筑综述

文章发布于:2021-08-13 10:33:25



中国的近代建筑,大多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的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的传入有着一定的关联。但也有一个城市,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在近代建筑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就是在20世纪初闻名全国的“模范县”、被国际友人称为“理想的文化城市”的南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史》,其中的“中国近代建筑”部分共选用了89幅建筑插图,南通就有3幅,居上海(48幅)、南京(12幅)、北京(7幅)、青岛(4幅)之后,与延安并列排名第五。

甲午战争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这段时间是南通近代建筑兴建的高潮时期。南通近代的很多优秀建筑, 都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如商会大厦(1920)、濠南别业(1914)、城南别业(1902)、城西别业(1915)、唐闸红楼(1919)、中国银行(1922)等。

说到南通近代建筑,不能不提到张謇和孙支厦。张謇是近代实业家、教育家。1894年,张謇中状元后,并没有走传统的仕官之路,而是走上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道路。1895年起,前后创办了纺纱、航运、交通、金融、垦牧、文化、教育、卫生等一系列企事业,张謇兴办的实业和事业,促进了资本主义在南通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南通这个封建城市逐步转变为近代工商业城市。在1895年以后开始的南通近代化建设,在市政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image.png

大生码头(历史照片)

在南通的旧城,其北部基本没有改变,仍然保持了原有的行政中心、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的功能。居民多集中居住在城中。在旧城的南部,张謇进行了扩建,开辟了新市区。沿南濠河南北两岸设立公共行政设施和商业、金融、娱乐休闲、餐饮旅馆等服务性行业,先后开办了通泰盐垦总管理处、上海银行、南通县教育会、参事会、崇海旅馆、翰墨林印书局、淮海实业银行、濠阳小筑、南通织绣局、濠南别业。学校、文化机构集中于东侧,开办了师范学校,建立了博物苑,还创办了图书馆、医院等设施。在西侧,长桥至东公园的模范路商业街路陆续新建了遂生堂、有斐馆、交通银行、电报局、中国银行。自西公园向西以桃坞路为中心,开辟了商业街,集中了汽车公司、惠中旅馆、江苏银行、桃之华旅馆、通崇海泰总商会、更俗剧场。显然,老城区的南部已演变为城市新的文化、教育、商业、金融中心。总之,经过20余年的建设,近代南通的城市面貌已初步呈现,并形成了一个与传统行政中心相对立的以张謇活动和居住区为中心的新的市中心。

image.png

南通博物院(历史照片)

image.png

南通师范学校(历史照片)

甲种商业学校(历史照片)

此外,近代南通呈现出一城三镇的格局 :州城为行政、商业、生活、居住区,距南通城西北6公里的唐家闸为工业区,城西南6公里的天生港为动力、港口区,距城东南6公里的狼山为风景名胜游览区。

张謇兴办的事业,不仅对南通近代工商业城市的形成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也为城市的建设培养了人才。1902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师范,并设置了测绘科。著名的建筑师孙支厦就是该校的首届毕业生。

近代南通的许多重要建筑都出自孙支厦的手笔,如更俗剧场、商会大厦、俱乐部、濠南别业、南通县钟楼等。这些建筑现代大多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张謇在创办地方工业、交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方面的建筑,大多也是孙支厦设计的。

image.png

通海汽车公司(历史照片)

公共建筑是南通近代建筑的重要部分。代表性的有俱乐部(位于原西公园北)、商会大厦(今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更俗剧场、博物苑、军山气象台,等等。这些建筑在历次维修中虽有所变化,但建筑的主体仍存在。从建筑的规模和艺术方面看应首推商会大厦。

别墅则是南通近代住宅建筑中的精华。张詧故宅城南别业(环城南路1号)、张謇故居濠南别业(濠南路3号)、高安九故居红楼(唐闸河东南路33号)等,都保存较好,是南通市的近代优秀建筑。这类新型的别墅,同传统的民居有着显著的区别。一是都建在风景优美、水陆交通便利之处,而封建时代的一些官宅,大都在城内小街里弄内。二是都是独楼独院,一般二到三层,面积较大,有的达到2000多平方米,另有少数平房作为附属用房,这打破了传统的以平房或平房为主,一进三堂或一进五堂的布局。三是建筑的艺术性强,每幢别墅的平面和外形都不相同,某些局部的装饰和用材也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同传统的民居住宅固有格式有明显的区别。四是建筑样式多为中西结合,外西式内中式,设计新颖,用材精良,工艺考究。青砖墙、小瓦、机制平瓦或瓦楞铁皮顶。门窗多,采光好,窗户一般有百叶窗、玻璃窗、纱窗三层,有的还加防护铁栅栏。门窗上部用红砖作卷成平拱、弧拱或圆拱。走廊外侧立砖柱,筑连拱。西方建筑艺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建筑显得纯朴典雅,别具一格。五是绿化较好。院内植名贵花木,并以竹石点缀,有的堆砌假山。所以,这类建筑又称为花园式住宅。

工商业建筑是南通近代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南通早期的工业建筑(包括办公楼及其他设施)主要在唐闸。钟楼的出现是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在一部分人中开始改变的标志。作为资本主义在南通落脚标志的钟楼,南通尚存有三座:一是唐闸大生纱厂钟楼,二是现南通中学前的原南通县钟楼,三是海门三厂钟楼,而天生港钟楼已毁。在20世纪初,钟楼还是稀罕之物,当时南通就有四座,是颇可引以为自豪的。钟楼的出现,标志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开始产生;钟楼的出现,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

有趣的是市府前的原南通县钟楼,同颇有封建社会时代特征的谯楼建在一起。前面是洋建筑,后面是古建筑,高大的钟楼将谯楼压在下面。这两座不同风格的建筑连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协调,却对时代的变迁做了很好的注释。这些钟楼,在当时城市里很少有二层以上楼房的情况下,犹如鹤立鸡群。

100多年前,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在此处筹建大生纱厂,并陆续兴办了榨油、磨面、冶铁、蚕桑染织等一系列实业群体和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乡镇。唐闸以大生纱厂为核心企业的近代工业历史遗存,是自洋务运动以来, 我国近代工业历史遗存中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工业门类保留最丰富的,并且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善的, 同时也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中国早期私人资本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和宝贵历史见证。

image.png

广生油厂旧址

2008年,南通市政府正式明确由南通国有置业集团启动实施唐闸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工程。

2011年,南通国有置业集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手对原南通油脂厂以及造纸厂部分地块进行了修缮性保护改造。打造了“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油脂厂等张謇创办的早期工业企业旧址为主体。在保持当年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等旧时风貌的基础上,加强了博览、旅游、休闲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建设,历史空间推陈出新,工业老镇焕发全新活力。

这是整个唐闸工业遗存保护的起步区,也是转型发展的试验区。建筑以厂房建筑、办公建筑和工业设备车间为主,并有相当面积的文物保护建筑和零星分布多种遗留的工业设备,整个片区具有鲜明的工业特色,展现出独特的老工业时期的景观风貌。根据规划并结合产区内建筑质量,对部分需修缮及原有结构较好的建筑采取屋顶修缮及室内设计两种方式,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意义与特色。

END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